Sunday, August 30, 2009

有條件的愛

曾經有一個她跟我說︰「你的愛是有條件的!」

對於當時的我來說,實在是相當震撼;因為我以為我的愛是無條件的。那一刻我才知道,原來我沒有認真想過有條件和無條件的愛的分別。但與此同時,那句說話在我聽起來是多麼的令人傷感;因為那不過是一個小伙子在付出的同時,想從對方身上感受到同樣的愛。像是個孤單已久的小孩子,有時候想要得到母親把自己抱進懷裡一樣。

我無法肯定那時候的自己是不是無條件地付出,而我只知道我能從父母對子女之間找到無條件的愛,或是在兄弟姊妹之間看到一生相扶地無條件的付出,甚至是從情義兩全的摯友之間找到另一種無條件的愛的形式;但是,當一對男女走在一起的時候,是不是必然就是有條件的?就像是一條無法打破的公式︰

如若我以真心的重量愛你,請你也以一百個巴仙來愛我。

還記得那個時候明明知道對方不過是把彼此的關係看作是短暫的幻影,卻還是堅持著想要努力地維繫下去。或許就是這份妄想,間接令自己誤以為那是一種無條件的付出。於是不停地將時間投放到對方身上,然後換來一次又一次可能是無心但卻叫人無法迴避的傷害。到最後,才發現「無條件」其實不過是想要改變事實和獲得對方認同的藉口,我無法否認想要從對方身上獲得回報的心情和期望,亦無法掩飾內心深處的那份陣痛和難過。

有一天,刺痛過後,一覺醒來,看著身邊背著自己還在熟睡的她,雖然我倆就在咫尺之間,但那種感覺卻像是站在南極分裂出來漂泊的冰塊上的企鵝,距離家鄉只有越來越遠;似曾相識的感覺變得越來越陌生。

忽然,明白了所謂無條件的愛,不過是一種表面行為;說到底,不論是誰都無法避免想要從對方身上獲得回報的渴望。即使是父母,也想要自己的子女學有長進,親情之間想要從對方找到温暖,朋友之間彼此想要找到支持和聆聽的對象。世界上所有能說得出的任何一種關係,內裡都總是附帶著一些令人無法否認的要求和期望;這些看似沒有條件的條件,不過是以另一種無形的方式展現。

原來,無條件的愛只存在於,能夠擁有一顆完全無私的心,一心一意只為他人設想和付出的人,才能實現。無條件,其實就等同於不需要依附任何一種關係,就能令自己完全豐足。能夠做到這樣的人,根本就不需要愛情。世上除了我們常說的聖人之外,實在沒有幾人。

最後,我決定離開。



Tuesday, August 11, 2009

做跟說

有些人把愛的表現和行為定義得相當狹窄,他們認為能夠為對方做一些什麼,就已經能夠讓對方明白自己的心意,好像送禮物、為對方買需要的東西、替伴侣辦一些事情等等。

但是,只透過「做什麼」來傳遞心意,其實是需要一定的基礎的,這可能是雙方已深知對方的性格和想法,又或是已相處數十載,雙方有著堅定的信心,有些事情才可以不言而喻。

有些情侶經常埋怨對方不瞭解自己的心意,因而做成雙方的猜疑。畢竟,我們不是情人肚子裡的蟲,不可能每樣事皆知道其心意;況且,對方平日的一些細微行為,不一定就能引起自己的注意和理解,若遇著一個粗心大意的人,有時候可能是做了猶如沒做一樣,根本不曾知曉。

所以我們應該把愛的行為定得寬闊一些,將「說什麼」也納入為情人付出和行動的範圍之內。這些言語可以是讚美對方今天的裝扮、温馨的甜言密語、一聲感謝對方為自己所做的事、體貼的關懷慰問、真誠的一句我愛你、甚至是化成文字表達自己心意的語句。

很多人都抱有錯誤的想法,以為讚賞和愛說得太多,就會寵壞對方或是失去真正意義。但是只要撫心自問,就會發現自己其實不也是十分渴望得到別人的讚美,而且百聽不厭嗎?難道你會因為聽對方說愛你太多而心生討厭、質疑對方的誠意?

「說什麼」除了是為對方而說之外,也可以是為自己的。例如說出你對事情的看法、內心真正的感受、千奇百怪的念頭、喜好和厭惡的事物、人生看法、個人理想、感受傷害的經驗、對將來的期盼等等。這些看似被動的言語其實也是對方所需要理解和感受的,這有助於對方與你產生共鳴,建立適當的情感連繫,在共同面對一些事情的時候雙方更能感同身受,結伴同行,並且成為你們之間細水長流的基石。

不要吝嗇你平日的話語,那不花費你很多氣力,但效用可能比你大洒金錢送上黃金鑽石來得大而持久得多。「做」和「說」從來都是相輔相成的,會做不說,只會令人費解;同樣地,只說不做,卻又無法令人感覺實在。

「做」從來都是跟在「說」的後面的,這才是真正愛對方最好的證明。

如何自愛

認同自己,別人也會隨之認同你;
相信自己的感覺,那麼別人就會看重你的感覺;
愛惜自己的身體,使別人都能常常看到朝氣勃勃的你;
看重自己的能力,以致別人也不易看輕你的能力;
保持內心安靜祥和,令悲觀的想法不再主導自己的思想;
經常開放自己的心胸,讓自己更懂得欣賞身邊的人和事;
盡力讓自己每天都感覺過得很好,使跟著而來的每一天都是美好而充滿希望的明天。

愛在當刻

女同事為朋友被拍拖多年的男友甩了感到不值,形容這種男友是最差勁的男人,既然無意與女友長廂斯守,就不應泿費女人的青春。一個負責任的男人,應該懂得為女人設想,有結婚的打算。

在這方面,男人顯然沒有這種想法。

女人會說,這是因為男人不愁年華老去,反倒可以隨年月增加而得到更大的好處 ─ 例如事業有成或是名利雙收。

雖說女人的青春有限,但是若以女人花費的青春來衡量愛情,到最後失望的可能只有女人,因為時間從來就不代表愛的深度,責任也從來不是愛的必須品。

試想,一個從來不想結婚的男人,和一個對婚姻充滿憧憬的女人交往十年,有一天男人忽然不愛女人了,然後女人控訴男人不負責任,那究竟是男人存心欺騙,還是女人自己欺騙自己?

儘管一個同樣對建立家庭渴望的男人,和女人交往十年,也不見得需要因為時間和責任而要延續沒有愛的關係。因為女人應該問自己的是,到底是繼續一起甚至結婚幸福呢?還是分開各自尋找快樂幸福呢?自己真正追求的,究竟是形式上的幸福,還是精神上的滿足?

女人就像美麗的花朵,芳華短暫,但是能否結果,卻是全憑自己如何對愛作出銓釋和演譯。如果我們都將愛以經濟學來計算,以為愛是一種可以考量的產品,付出十年的青春成本,就要連同利息取回本金,最後只會感受不到愛的存在。

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所有與愛沒有關係字詞 ─ 時間、責任、承諾 ─ 都沒有意義。因為愛只在當下,用心地珍惜每一分每一秒每一刻,才是真正愛的基石。

日劇: 求婚大作戰

對你來說,最重要的人是誰?是朋友、情人、還是親人?如果你看過日劇「求婚大作戰」,你就會知道,原來不管最重要的人是誰,如果你不會表達,留下的只有遺憾和惋惜。

劇中內容講述男女主角自小青梅竹馬,一起成長,直到女主角結婚時,男主角才意識到自己對女主角的愛,後悔自己未能及時表白;戲劇性地,妖精的出現,給男主角一個機會,回到過去為自己的愛情努力,重新追求女主角。

此劇最成功的地方,是會令你不停地追看。平常沒有「煲劇」習慣的我,在短短三天,便一口氣看完十一集。每一集看著男主角回到過去,都叫人又愛又恨。男主角一方面不斷為自己過去曾做過的事感到後悔,一方面又企圖打破心理障礙,向女主角表白,卻每次都是差一點點說出口,最終都無玏而還,實在令觀眾不得不替男主角擔心。

我最喜歡的,還有劇中不時出現的妖精,每次他都會生動地點出男主角的問題、事情的關鍵。最記得當中一個信息,就是表達愛,不應過份拘禮於什麼場合、時間和地點,太過著重客觀環境,反而令對方無法感受到自己的愛。就好像西方人從來不會對自己的情人或是親人吝嗇一句「我愛你」。

或許這套劇集用來作教育電視,也不為過。不是嗎?在香港的教育體制下,我們什麼時候曾上過愛的教育這一門課?現代人只會唱唱情歌拍拍拖,卻連最起碼如何表達愛也搞不清楚,更別說「愛」其實不一定只涉及愛情,還可以是親情,甚至是友情了。

回到過去

想起妳問我,如果可以像劇中的男主角一樣,回到過去逐一改變後悔的事,最想改變的是什麼。我想,要想改變的事實在多不勝數。

如果那時候我在巴士上能拿出勇氣先開口跟她說話,是否就能彼此認識?儘管己坐到她的身旁,儘管明明彼此都留意對方......
如果那一次在升降機內,跟她說句話,往後的日子是否就會不同?記得後來某天看見她在街上挽著男孩的手臂......
如果當時我在聯校晚會上,請她跳舞時說出自己的真心話,她是否就不會一直誤會我?儘管我自以為跳舞己是一種很好的表達方式......
如果我沒有寫過一些過份的說話給她,到最後她是否就會接受我?即使事後和好如初,但發生過的事就是發生了......
如果我沒有一時衝動說了不該說的話,跟她是否就不會留有任何傷痕,並且走到白頭?
如果我直接了當的告訴她我的用意和感覺,她是否就不會離開我?
如果我沒有隨便握著她的手表白,她是否就可以避免一次不必要的傷害?
如果我對她有更多的包容和體諒,不在當刻發怒,跟她是否就不會演變成無言的結局?
如果那刻我足夠大方,是否就不會有無謂的爭吵?

但諷刺的是,如果沒有這些事情的發生,我就不會走到現在跟妳一起;而現在的我,還是一樣想跟妳在一起。

人因為經過一些事情,才會走到今天這一刻;也因為曾經後悔,所以學會了更多的珍惜,更會懂得慎重的作出選擇。

不管發生過的是好是壞,這就是神的恩賜 -- 是可以在未來重新選擇的恩賜!

誰的幸福

「你不能給我幸福!」
這是他從她朋友處所得知她的心底話。

五年前,他在一間酒吧認識了她。
當時他還很年青,初出茅廬,遭遇幾次感情上的挫折,在酒場上打滾。
他知道,她是一個很好的女孩,儘管每天晚上都要在酒吧通宵工作,難得的是她性格温文內歛,仍有心求學。
他和她不知覺間就走在一起。他知道她家境不好,但他相信,將來如果能和她一起組織家庭,會是一件美好的事。
幾年來他不介意工作勞苦,替她支付學費,張羅生活所需;她也再沒有在酒吧工作,專心讀書,生活也十分清儉。彼此見面的時間也不多。
終於,她畢業出來工作,低薪職微;他也負債累累,從沒有過怨言。

最近他說她沒有找他,電話也接不上,卻知道她常與前男友互通電話。
很多朋友勸他,說他被她騙了,不要再信她。她的朋友也說他對她巳是仁至義盡。

其實我從來不認為他被騙,我反而一直擔心若果有一天他們分開了,他會承受不起這種傷痛。畢竟,他曾付出了那麼多,世上恐怕沒有多少個男人願意像他這樣付出(家財萬貫的另計)。請別說他傻,我卻從心中佩服。

關係到此地步,他心淡了;如此的付出,得到這麼一句話作結!誰也沒有恨誰,雖然他不會先說分手。

但是,她的想法還是可以理解吧。作為比他年長6年的她,過去生活不曾安穏的她,她需要的,是一個實實在在能給她美好生活的男人。人都是自私的,誰不想自己將來的生活過得比現在好!當下,在可見的將來,在她青春有限的歲月面前,她不可能繼續跟著他。

是她跟著他比較幸福?還是他離開她才是真正的幸福?
或許誰都沒錯,遺憾的是彼此的時間都是有限的!

十五載的刎頸之交,我沒有把我的想法告訴他......

美麗

對女人來說,美麗不一定就是好事,因為美麗的糖衣下,不一定就是甜美的糖心。

美麗的女人,能夠讓男人留下美好的印象,令男人充滿無窮的遐想。美麗女人的優勢是,選擇一定比普通女人多,男人都是衝著這種美麗的遐想而接近女人。

女人當然會為自己的美貌自豪,為自己身邊不乏追求者而沾沾自喜。無論喜不喜歡,女人都愛享受被愛被追求的感覺。但是,美麗不一定就能帶來幸福,幸福可能只出現在既聰明又美麗的女人身上。

對男人來說,最困惑的,是美麗的女人不能讓男人看清真實的內裏。大部份的男人面對美麗的女人,都會不由自主地加以接近,根本就不會再細緻去考慮糖衣下的糖心到底是甜味還是苦澀。再美麗的女人,三年過後,在男人眼中其實跟普通女人沒有兩樣。最怕的是,男人到最後才發現糖衣下原來並不是他所想像的味道。最後他還是受不了,決定離開。

聰明的女人要麼就得預先知道男人對自己糖心的假設,加以配合;要麼就得學懂選擇,選擇一個沒有錯誤猜想自己的男人,免得到分手那天才換來一句「我從來沒有想過你是這樣」!

所以美麗不一定就是一種保證,要不然怎會有這麼多平凡的女人招來美麗女人的妒忌,還一直慨嘆自己遇人不淑,沒有碰到半個好男人。

備用情人

某次與友人晚飯。一位朋友遇上了感情煩惱。

聽了,在座朋友都忙著提供意見。

他一邊在訴說他跟女友的問題,一邊這樣說著︰「若她的前男友在澳洲回來後,再跟他走在一起,我會十分難過。為了減輕這種痛楚,所以有必要與另一個女孩發展感情,來作替補。」

我說︰「你根本都不愛她,還是算了吧。」

他聽了自不認同,還續說︰「若她還是要選他,也沒辦法,只好再找另一個了。

「為什麼要退出,跟他爭嘛!」另一位朋友連忙問。

「人家都一起八年了,怎麼爭?」

「時間不是問題,比起那個澳洲男友,你的新鮮感可大得多了。」我把這樣的想法說了出來︰「何況你們現在一起,牌面佔著上峰。」

說到底,他是明知性格不合,自己也受盡苦頭,只因為口中的「鐘意」所以不肯放手,但又為免自己成為失敗者,要預先找個後備;一旦女友要回到前男友身邊,也不用爭,把後備變正選。

到最後,我還是補上一句︰「算吧!只不過是一起兩個月,也說不上真的愛她。」

總覺得,兩個月,不代表什麼;八年,也不代表什麼。問題是,時間雖然不能證明愛情的存在,但激情肯定不是真正的愛。在彼此都還沒有真切的認識,還是盲目地遷就對方,沒有以理性看待彼此問題的時候,稱得上是「真愛」嗎?

「真愛」並不是僅僅一剎那的感覺。在盲目激情過後,以理性認知彼此的差異和矛盾,仍願意作出體諒和關心,並在平穏的節奏中,在感性與理性交織的基礎下,緊緊握著對方雙手,才是「真愛」的體現。

所謂的好,其實就是對方有著自己所喜歡的優點。

說那個女生很好,可能是因為她很細心、懂得諒解他人,而你可能就是特別喜歡這種優點的人。說那個男生很好,可能是因為他處事認真、做人大方,而你就是喜歡這種類型的人。

所以當你說,這個人很好的時候,可能己經是埋下雙方發展關係的種子。不過大多數人都不會察覺到,因為通常我們都不會很概括的說「好」,而是說出某件事某個過程。

可能是說那麼晚還會送我回家,他一早替我買了戲票,她幫我找到什麼......

當然,介紹朋友時所說的「好」不算在內。

水和糖

如果妳是水的話,我就是糖。
不對嗎?不是有人說過女人都是用水做的嗎?
純正的水,本身是不含雜質的。所以女人都喜愛用各種各樣的杯子來盛載自己,想讓人看透自己,卻又不好意思赤祼祼地展現出來。
四四方方的糖,盡是甜味。那麼豐富的內涵,真讓人看不清真假。其實男人不過是想找到適合自己的一杯水,讓自己擁有個人專屬的泳池,盡情發揮。
不過,看似都是一樣的水,卻有著令人難以費解的暗湧。明明盛載她的,是一個再簡單不過的玻璃杯子,怎麼才一頭跳進去,就己是千頭萬緒,複雜得令我難以理解呢。
看看旁邊的,那顆欺人騙己的代糖,在還沒有細心思量下,慌忙地跳進那西式杯子中。我原以為他不是被反彈回來,就應該會是捲起千層巨浪,嚇得夾著尾巴逃走。但現在卻是平靜得出奇。雙方倒是十分融洽。彷佛連那代糖「噗」的一聲跳進水裏的動作,都不曾響過。
在 我身後的糖架中,還留著一顆閃閃生輝、猶如一顆鑽石的咖啡糖。也不知道他從什麼時候開始,由一顆純正的糖變成現在的咖啡糖。只知道他曾經身經百戰,跳進過 無數杯子中。儘管不是純正的水,他都能從混濁的交纏當中抽離,全身而退。難得的是,儘管己經不是純正的方糖,還是有著無數的她為咖啡糖翻起漣漪。前車可 鑑,似乎對她們起不了作用。現在不知道他 又瞄準那隻杯子,又有那杯水要遭殃。
嗯!什麼時候在糖架中多了一片冰糖,多麼的突兀和異常。看真一點, 那不是從前跟礦泉水愛的死去活來的正糖嗎?怎麼現在 他卻斯人獨僬碎?而且身上滿佈缺口,甚至算不上是一片完整的冰糖。當初都跟他說過,苦等無果就不如放棄吧。他卻獨愛充滿有角物質的礦泉水。大概實在太難融 和吧,弄得如斯田地......
所以,我說,女人都是表裏不一的杯中水。有時平靜,有時洶湧。有時寂靜,有時野性。女人心,海底針。大概真的只有這個深逐寬闊的大海,才能夠不受水花的激盪而震動。但又有多少個男人,能成為真正的大海?

機會

我們總希望在情感世界裏獲得機會,卻又在情感的旋渦裏喪失機會。
男人跟女人說︰「我或許及不上從前的他,但我一定會很努力愛惜你的。你可以給我一次機會嗎?」女人懷著一刻的感動,給了自己一個機會,跟他一起。
女人跟男人說︰「為什麼你總是這樣,你可以改掉你那種愛理不理的態度嗎?」男人不明就裏,強調自己是多麼看重她,為著彼此的未來而努力。
男人跟女人說︰「我己經很努力地做好你對我的要求,你可以不再生我的氣嗎?」女人有些失望地給予自己再次期待的機會。
女人跟男人說︰「為什麼你答允過我的,沒有一樣是兌現的?我們還是分開吧......」男人於是不斷舉證自己所曾做過的,以求得到修復舊好的機會。
男人跟女人說︰「朋友找我,很久沒聚了。明晚再陪你好嗎?」女人實在無法明瞭他常常所謂的很久到底是多久,只好為他製造更多的理由。
女人跟男人說︰「為什麼你的留言信箱裏總是有她的留言?你瞞著我跟她一起嗎?」男人對於她的懷疑顯得鬆容不逼,因為他知道她是多麼著緊自己。
男人跟女人說︰「我不是說過我跟她沒有任何關係嗎?你要我怎樣做才肯相信呢?」女人想讓自己相信,但內心總有說不出的不安。
女人跟男人說︰「......」男人終於有另一個機會出現。
男人跟女人說︰「對不起......」女人留著僅有的自尊轉身走了,心卻留在原地。
在一個沒有星星陪襯的晚上,機會彷似流星般再次閃現。
男人跟女人說︰「我錯了!你可以原諒我嗎?」女人不知道這究竟是在給他機會,還是給自己藉口回到他身邊的機會。
女人跟男人說︰「你真的可以給我承諾嗎?不然我們就會完了。」這次男人很有信心,相信自己一定能做得更好。
男人跟女人說︰「過去的可以忘了不說嗎?現在我不是對你很好嗎?」男人不知道女人現在猶如驚弓之鳥,一觸即發。
女人跟男人說︰「我還可以再期望嗎?我不想再這樣下去了!」男人以為那不過又是女人慣常的無理申訴。
男人跟女人說︰「這麼久的感情你就如此簡單地放得下嗎?」女人看看男人,竟是這麼陌生。他真的是自己曾經輕撫擁抱過的人嗎.......
女人跟男人說︰「我很累了!」男人拉著她的手腕,她的手竟是這樣冰冷。
男人,需要知道女人所給予機會的真正意義。
女人,需要明瞭機會只要給男人一次就夠了。

變心

男人變了心,總有方法令他回心轉意;
女人變了心,只能默然讓她隨心遠去。

先後

聽過不少類似的故事。
兩人一起己經很久了,正在踏進談婚論嫁的地步,甚至雙方都己訂好酒席,安排好日子,在婚姻的門檻前只差半步。可是,其中一方 出現了變數,在門前突然抽身離 去。為的可能是一個心儀己久的對象出現了生機,又或是苦候多年的那個他(她)終於回心轉意,甚至可能是夢中的真命天子像雨後光般從天而降,站到他 (她)的跟前。
這時候應該選擇誰?
大概很多人都對那個「忘恩負義」的人深痛惡絕。不過在還沒到達另一個起點以前抽身離去,或許才是正確的 選擇。能夠等那麼久,可能那個他(她)才是真正的最 愛吧。苦候多年,誰又隱心掩藏自己的真心。如果他(她)才是內心真正所追求的,真正適合自己的,是否還有必要欺騙自己,瞞著對方,造成可能同床異夢的窘 境。
日劇<我的生存之道>裏對發自內心的情感有最簡潔的詮釋︰「沒有這樣簡單,愛上了就是愛上了。」
也許這是一種自私的態度,但到底是要對自我誠實的一件事。最後和誰在一起並沒有先後的程序,也沒有數學上公認不變的方程式。只要懂得看真自己的心,有時忠於自己的情感才是對對方所曾付出及彼此關係最大的尊重。

快樂

快樂有很多種。
第一種,是你真的因為某些好的事情而快樂。
第二種,是你為了讓自己快樂,而刻意作點事來娛人娛己。
第三種,是你想令別人開心,看見別人的笑顏而心內愉悅的快樂。
第四種,是你本身並不快樂,為著逃避某些事情而忽然變得快樂起來。
第五種,是見到別人開心就看不過眼,要把痛苦建築在別人身上而獲取的快樂。
第六種,是寧可捨棄自身的慾求,為讓別人得到幸福的快樂。
第一種要比其餘五種單純真摯。第二種是懂得待自己好的態度。第三種可能比其他種類更叫人稱讚。第四種可能是最悲哀無奈的快樂。第五種卻是最無恥可恨的罪惡。第六種則是難得遇見的高尚情操。
這就是快樂。
你屬於那一種快樂?又希望自己擁有那一種快樂?

瞭解

男同事說︰「最好是一開始瞭解得清清楚楚,不想到最後才知道對方原來是這樣的。」
我懷疑,這樣的瞭解有沒有可能。
瞭解或許是一種很緩慢而細緻的過程。就像潮汐潮退,你不會發覺潮水以一種衝動的心情來逐點逐點的把沙灘佔領。每佔領一吋,就瞭解多一分。簡單輕快而緩慢的調子。
但是潮水佔領的方式和我們一向所認知的不同,它不是以一種勢不可當的勇武來達成目的。它的方式是每走一步,就會後退半步。這半步是能量回饋,使它又再注滿動力踏出另一步。
瞭解可能就是這樣。內心想著要瞭解對方的全部,但斷不會是一下子的事。知道了一點,還是要回頭想一想,才能再向對方的內心深處邁進一步。
畢竟,人的心跟潮水所想要佔據的領地要浩瀚而寛闊得多。你絶對沒法子一眼看清所有,也沒有任何一種方法可以迅速的把它拿下來。當中還需要以把玩古物的細緻惶恐的心情來作出鑑賞體會,彷如沙粒被那上漲的潮水弄濕了身子卻還沒來得及風乾就再次被淹沒一樣。
不要試圖瞬間作出每一吋每一分的覆蓋,這只會帶來災難性的海嘯浩劫。既看不真,也摧毁彼此原有的味道。

新大男人

女人,除非一心成為大女人,選個大男人總比小男人好。
大男人不一定是行為上的,可以是心態上的。在女性地位日益提升的今天,行為上的大男人己經沒多少個。為著討好女人,男人還是會純得像一隻小貓。
但是,小貓永遠不可以是小貓,有時候必須扮作老虎,那怕是無牙斷爪。
大男人的心態其實沒幾樣好,唯一的功用是在必要的時候能挺身而出。
他可能在家不洗碗不打掃,但對著房東地產經紀,他不可以不懂得裝著自信討價還價。平常他可能什麼都聽女人的,話甚少說,當矛頭都指向女人的時候,他不能說不出半句話。女人愛旅行,去那裏男人都依,但兩小口要建設將來,他卻不能沒個主張。
男人,應該能在重要時刻站在女人前面,讓女人抓著依傍,能安心做個片刻的小女人。
大男人不必大男人每刻,小男人不能小男人到底。

勇氣

當面對困難的時候,人自身最需要什麼?又需要拿出什麼?
每個人失意的時候,總希望有人關心自己,希望有人對自己伸出憐憫之手。
但或許真正需要做的,是為自己拿出一點應有的「勇氣」!
沒有「勇氣」,無論身邊的人怎麼的關懷備至,站起來還是會很快倒下。
我想,「勇氣」是不論任何情感關係上,在逆境中不可缺少的東西。
即便是親人、朋友、情侣或是夫婦,心懷「勇氣」才可以共同度過難關。
兩性關係上,調查研究顯示,情感往往在人生一些挫折點或在遭遇巨大壓力下,而產生異變。這是為何初生之情往往在升學或是踏入社會過程裏、戀人在雙方父母朋友的大力反對下、夫婦在經濟陷於低迷境況中,容易出現感情破裂的原因之一。
畢竟,感情是脆弱的。
但至少,兩個人的其中一方(不管是男是女),必須拿得出「勇氣」面對問題,才有可能出現轉機。
這樣說,雖然過份地把事情簡單化了;不過,沒有這種「勇氣」,只會在心底悲鳴,各懷心思等待曙光,或是想著放棄,到最後只會徒然,並且帶著傷痛和遺憾結束。

過程

故事是這樣的︰
柏拉圖問蘇格拉底愛情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於是蘇格拉底叫他到林中採一朵最美的花。
柏拉圖走到林中,每當他見到一朵漂亮的鮮花,都不敢輕舉妄動,心怕會錯過後來更嬌豔的花朵。不知不覺間,他己走到路的盡頭,卻終究沒有採到一朵花。
於是,蘇格拉底再給他一次機會,讓他再走一遍。
這次柏拉圖不敢掉以輕心。當他走進林中,一發現鮮花的縱影,便馬上把它摘下來,心怕後來再找不到比這更好的。
柏拉圖回到蘇格拉底身邊,不明所以。蘇格拉底卻只告訴他,愛情就是你兩次走進林中的感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有人在情感萌芽之初,就己經左思右顧,好像就要進行什麼不見得光的活動,結果誰也不表態,什麼都沒有發生;又或是即便發生了,卻又害怕當初自己的決定是錯的。
有人在剛發生,甚至還沒發生的時候,就己經想著結果。不是怕自己太早選定了,就是怕自己最後會錯過了。
在所有情感的考慮過程中,我們最著重的是那一部份,最優先考慮的又是那一部份?是開始?過程?結果?
或許,摘到鮮花與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 — 過程!
在整個過程中,你快樂嗎?
忘了在那裏聽過,有兩個男孩子同時追求一個女孩子。在女孩生日的時候,甲君送了一份費盡心思、日以繼夜作成的手工,乙君送的卻只是一盒還沒拼好的砌圖。
如果這就是女孩作最後選擇的關鍵,若你是女孩,你會選擇誰?
如果要你選擇做其中一個男孩,你又會選擇誰?
從前,我或許會選擇甲君;
現在,我會選擇乙君。

錯誤解讀

如果世界上真的有讀心術,人與人之間的誤解會不會因此減少?
溝通就好像一條輸水管,我們總希望水流不斷,暢通無阻,直達彼此的心窩。
因此,兩個人在一起,接通水管就成為首要的任務。
有些人相處,就像是兩條水管沒有接駁好,縱然流水澎湃,再多的付出,也流向不進對方的管道。
另有些人,水管是接駁好了,但水中夾雜著太多沙石,久而久之造成輸水管的淤塞,變成有限度的溝通,甚至輸水停頓,溝通不再。
事實上,再清澈的水都含有雜質。心裏所想的,與自己表達出來的,往往有很多出入;或是為著自尊、或是不懂表達、或是自以為是、或是不會體諒......
太多的原因,成為真切溝通、明白彼此的障礙。
而其中一個最大的障礙,就是當我們發現對方的輸水中,含有對自己有害的化學物質過後,下一次,儘管對方幾經過瀘,力求保證水質的純正,你還是會心存芥蒂,不敢謀然喝下去。
放低曾經先入為主的錯誤解讀,有時可能是重新縫合水管、清除多餘的淤泥,最有效的黏合劑。

幸福的鏈子

我對妳說,一個月大概相等於一年感情的濃縮;你們一起七年,那麼分開七個月後的妳就會康復,重獲新生。
我沒有騙妳,因為我不會告訴妳明天妳就會好,不會告訴妳學習忘記,不會告訴妳保持笑容的方法,也不會告訴妳很快就會找到更好的;但我可以肯定地告訴妳,從現在算起的七個月後,妳可以有一個快樂的聖誕節,並且迎接新的一年,對未來繼續充滿祈盼。
只要妳信!
兩個人在一起,除了是否「適合」的考量外,還要看活在幸福中的人是否懂得珍惜。既然其中一方不再珍惜了,那麼分開更好,讓自己有更廣濶的天地。
把曾經有過的真摯感情留著,把記憶寄存在內心的某個角落。想看的時候,儘管拿出來看,想哭的時候請儘量的哭。當有一天,妳明白彼此曾有過的心思,妳就知道今天的妳,要比昨天的妳成熟多了。
幸福就像一條鏈子,他曾經對妳好過,妳從他身上學會了妳沒有的「好」,再把自己「好」的總和,傳送給下一位珍惜妳的人,讓下個他也學會了妳的全部,再擦出新的花火。
所以,請不要自責!
在這個圈子裏,我們各人都以不同的形式成長了,並沒有回到從前;惟一不變的,是我們珍摯而可貴的情誼。
就讓過去成為珍貴的寶典,化作未來幸福的搖籃。

假像

人都是一種在失去了以後才知道珍惜的生物,特別是雄性生物。
大部份人自出生那天起,就沒有學會看清事物的本能,卻只有生理上的成熟。
看清事物的真相,需要莫大的勇氣和醒悟。
勇氣源自於對自己的誠實,醒悟來自於對自己透徹的瞭解。
對自己誠實,並不只是單單於知道自己的過失,而是願意面對自己真切的感受,也不心存藉口。
這一點其實很難做到。
在愛之內,藉口總是處處,可能自己也不自知。某天你告訴身邊人大家不再適合,在這之前可能根本就沒有清楚自己所謂的「適合」到底是什麼。因為真正的原因可能不是「適合」與否,而是心的本質變了,但是自己不會承認,甚至害怕承認。
對自己瞭解,是需要有對自己誠實作為前提的。要瞭解自己的真相,瞭解自己真正的需要,瞭解真正對自己重要是什麼。這個過程,可能要花上一生的時間。因為最可怕的,是大部份人都沒有意識到環繞我們許許多多、形形式式的假像的存在,這些假像會導致個人對自身產生無數的藉口,看不清真實。
每個人的需要,都有很多不同。這一分的需要,跟下一分的需要也可能不同。但是每個人都有一種需要是對自身不可或缺的。
想要知道這不可或缺的需要,或許有一種捷徑,就是在其中一次真正的錯失過後中醒悟。惟有真正的錯失,才能引領自我對自身的誠實,並且更瞭解自己。
但是,用這樣的代價換來的誠實和醒悟,值得嗎?
人的脆弱往往在沉醉某種夢境時才顯現,因為當沉溺於其中的時候,同時也是在自我催眠,把可能明明知道的真相淹沒在內心的漩渦當中。這一刻的感受就成了所有真相的全部,引導人作出「正確」的選擇。當「正確」的選擇結束過後,真相才又會再次浮現;原來,當初的全部,只是那放大的一小角。拿開了放大鏡,才發現內心的空洞,這種空洞使你失去動力。而那放大的一小角,就像是無盡的黑洞,把內心的無限挖個一空。
在愛內,想要看清真相,就得要把一時的放大鏡挪開一點,挪遠一點。這樣或許還有機會看得真切。
只是,在這一步以前,己經有夠多的藉口來阻擋自己了。

第一年

第一年的婚姻是最重要的。
兩個人一起久了,很多事情都容易變成習慣。所以,倆人一起的時候總會容易出現「理所當然」的想法,表面功夫也懶得做。
雖然愛是用心來衡量,但是表面功夫往往是有效維繫雙方感情的手段。
古人說,夫婦要「相敬如賓」,並不是真的要彼此見外,而是要以一種相知相敬的態度來適應彼此的不同。
即使再親密的伴侶,也希望有一點私人空間,希望對方尊重自己故有生活習慣的模式,希望對方珍惜自己喜歡的事物,希望對方明白自己的需要,也希望對方還會為自己做一點付出。
所以,請別讓「愛」變成習慣,卻要讓「愛情」變成習慣。
就好像一棵大樹在未長成以前,所有人都會為它澆水施肥,悉心照料。待它高聳入雲,繁花盛放的時候,就會常被誤以為風雨能當,直至它到了快要被吹倒的一天,才又有人意識到維護挽救的需要。
愛情初生就像是一顆幼苗,走進婚姻只是剛長成的大樹,真正的果實是在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時候,還能會心微笑的一刻,才是婚姻真正的幸福。
所以,別要讓「這麼久了,不用再作這些事」成為長期的藉口,也不要以為步進教堂就是花之果實。因為第一年的婚姻就如第一天長出的新芽,最後是朝著閃耀的陽光茁莊成長,還是俯著身子看泥土,都是從這一天起。


好、不好

世界上其實沒有真正的好,卻有真正的不好。
因為沒有任何一個人夠膽說他完全沒有私心;即便是我們敬重的人,旁人不敢說,他自己也不可能這樣說。
打從人一出生呱呱落地的時候,就己經懂得利用哭聲來引發旁人的憐憫,以獲得維持生命之所需。
就好像男人都有情欲的需要,這是原始的本性。從生物觀點來說,所有雄性生物為了維持種族的繁榮和進化,都必須「開枝散葉」。
男人都是情色的動物,只是程度上的分別。這種程度上的定義卻是因人而異,總有人保守一點,總有人開放一點,你我口中的所謂「好」並不一樣。
所以,要判斷一個人「好」十分因難,在心裡也很難理出個明確的定義。反而要判斷一個人「不好」,卻十分容易。因為每個人心目中都有一把可以隨時批判別人的尺,用來量度「不好」總比量度「好」來的容易。
例如當同事們埋頭趕工的時候,有人乘機躲懶,幫忙己經不指望,連自己應份的也沒做好,就是不負責任。我就說這個人「不好」,於是我們就可以省卻無謂的期望,痛痛快快的把他當作透明看待。
對別人有太多「好」的期望,往往只會帶來失望,因為別人永遠不可能與自己一樣,別人也不可能每每滿足你的需要。對於那些事事講求完美的人,想要求別人和自己一樣「好」,既是害苦了人,自己更是痛苦不堪。
反倒當你發覺別人原來沒有這么多「不好」,也不差勁到那裡的時候,會多了份驚喜。

不一樣的相同

女人愛安全感,男人也一樣;只是男人沒安全感還是會嘴硬到底。
女人愛說話,男人也一樣;只是男人只會在最非常的時候才說心底話。
女人愛聆聴,男人也一樣;只是男人多半要女人聴自己的鴻圖大計。
女人愛面子,男人也一樣;只是男人的面子來自朋輩間對自己女人的評價。
女人愛浪漫,男人也一樣;但大部份男人只愛在特別時候浪漫一番。
女人愛讚美,男人也一樣;所以別要告訴男人「你不行」。
女人愛體貼,男人也一樣;只是大部份女人都錯過了男人需要女人體貼的時候。
女人愛細心,男人也一樣;一個細心的女人對男人來說永遠吸引。
女人愛情話,男人也一樣;這是為何這么多男人有外遇的原因。
女人愛憧憬,男人也一樣;只是男人的憧憬永遠不會告訴女人。
男人愛美麗的女人。但美麗的女人都不明白,再美麗的女人,過了數年,在男人眼中也不過是個普通女人;而男人也不明白什麼是真正美麗的女人,卻往往在事過境遷後才學會發現。
男同女,可能有基本的一樣,並且都帶著對異性相同的錯誤。

俾面派对

兩人相處其實就是一種俾面;也就是在俾面的過程中,讓彼此都感到稱心如意。
今天女人令男人在朋友面前得到尊嚴和體面,後天男人令女人在朋友面前得到炫耀的話題。
昨天女人讓男人感到自豪,明天男人令女人感到幸福。
俾面不是一種計算,卻是一種生活的原始本性。
某次晚飯得知一位女友人與來往多年的男友分開,原因卻是新的男伴月入較為豐厚。
這是不是全部的真正原因,不得而知。雖然己經好久沒有聯絡,但記得當她還是嫩芽盛放的鮮花時,是如何甜密細說她曾經一時的山盟海誓,現在恐怕都成了秋天樹下的枯土黃葉。
說得動聽點就是成長了,人變得現實了;勢利一點,也不過是一種互惠互利、各自俾面的模式。
從某方面來看,愛情不過就是這種利益關係。
我給你所需要的,你給我所盼望的。需要和盼望不只是物質生活上的,也可以是精神生活上的,情欲生活上的,甚至可能只是一時的寂寥。只要那種需要大於一切,那麼所要索取的自然變得合理。
所以,不用失望,也不用奇怪為何有些人可以只為名利而締結婚姻,而有些人卻可以不計後果的廝守終生。需要沒有正確與否,就像馬克思主義一樣,不過是「各取所需,各盡其力」。
總之,你能夠俾面我,我也願意俾面你。

盲点

視覺上有著一個盲點,這個盲點平常不會被發現,即使發現,也只有在客觀的情況下,才會驚覺。
除了盲點,人的身上好像還有很多「盲」的地方,例如盲腸。我不告訴你,你不會知道它的存在,也只有在突然的情況下才會驚覺。
還有性格上的盲,心態上的盲,情感上的盲,智慧上的盲,性關係上的盲.....等等。
這些盲,都是平常自己不自知的,而是從別人處得知的。不過,知道後我們都慣於否認,就好像得了慢性盲腸炎也會怕去看醫生。
如果是盲腸炎還好,最怕反而是眼球上的盲點。它明明存在,但因為你根本看不見(本來就是盲點嘛!),你當然認為別人是在無中生有,在搞亂子。於是盲點依舊存在,雖然不會惡化,在別人眼裡,可能卻是一根刺。
忽然知道盲腸存在的目的,可能是為了防止人們在吃飽過後不顧健康,繼續亂蹦亂跳,於是在生理上,就以盲腸來作為壓制的一種手段。憒憾的是,這種效用只得一次。當盲腸炎發生,真可以叫自己相信這個「盲」的時候,又會因為盲腸的切除和康服過的無後顧之憂,故態復萌。

後來

後來總是在未來發生的。每次當你說後來的時候,事情經己成為過去。
後來,因為拿不夠分,上不了大學。
後來,因為不夠長進,飯碗保不了。
後來,因為聽不到電話,朋友己不在世間。
後來,因為不懂得珍惜,你愛的經己是別人的瑰寶。
後來,因為沒有學會說後來,結果你擁有著無數的後來。
之後跟後來不同。當你說之後的時候,你可能只在陳述無關痛癢的事。但當你說著後來的時候,或許你會多了幾分歎息。不過,這箇中的分別的有無,其實不甚重要。重要的是,你曾經反省過了,後悔過了。不一定是對與錯的執辯,而是對過去的一種認知,對自身的一種瞭解,對客觀的一種體會。
雖然有的憒憾,沒法補救。至少,你因此而成長了,因此而認清方向。
最怕聽到的是︰「我做事從不後悔!」沒有對過去的認知,就好比只顧在浮沙上不斷堆砌,妄想建成偉大的城堡一樣,到最後,終被浮沙淹沒埋葬,真的做到「從不後悔」!
需要學習的是,學會「不要讓自己後悔機會」的慎重,而不是利用後悔的否定,來創造個人的風格。

三十

上天對待男人和女人,有一種巧妙的先後。
女人到了三十歲,身價就開始下跌;男人到了三十歳,身價就開始上升。
儘管女人年過三十,醉心事業,有著豐功偉績,她的身價還沒有改變。至少,在男人眼裡,這個女人不會因此而受到正面的看待。
男人相反,三十以後,都有騙倒女人的能力。在女人眼裡,三十以後的男人總比三十以前的男人可靠成熟,那管得他口中的事業是不是真的有成。
每一個人都有著這一種夢幻。
我們因為這些夢幻而高興,也因為這些夢幻而碰得焦頭爛額。
而真相可能是,女人愛逞,男人愛裝。問題是看女人能逞得多久,男人能裝得幾真。

自由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如果別人對我做某些事會令我難過不安的話,我也不會做相同的事於別人身上。
你要人怎樣待你,你先要怎樣待人。
我不要別人管束我,也不要管束別人。
無論對任何人,這些都是我的原則。
即使在愛之中自由是必須的,不可抹殺;因為我無法忍受沒有結交朋友的自由、沒有實現夢想的自由、沒有繼續自己嗜好的自由;但也不喜歡將一切推向極至,無法協商的自由。

內容

計較,是因為沒有在愛當中得到相應的回報。只有聖人才會不計較沒有回報的付出,但我們都是凡人,凡人都有渴求和需要,凡人只可以不計較回報的多寡。

如果沒有關心、體諒、遷就、支持、鼓勵、牽掛、設想、包容、承擔、寬恕,那麼愛的內容還剩下什麼?

計較不用真的逐次數算著,而是突然一天,你發現沒有人願意和你分享你喜愛的事。

在愛之內不計較這些內容,不過是在自欺欺人。

不同男女

有時候,女人總為證明愛而說了很多口是心非的說話。
其實女人喜歡說什麼,男人都不太介意,不介意並不代表不愛。男人真正介意的,是一些真的會傷害自己的說話,卻遭到女人的漠視;例如分手。
傷害就好像頑皮的小孩,總愛在廳中玩耍,打破了花瓶。第一次他可以用最強力的黏合劑把它修補,外表一點也看不出有過裂痕。第二次他照樣修補,可是有時在燈光下,裂痕還是會被發現。第三次他的修補開始失效,現在無論放到那個角落,誰都知道花瓶曾經破爛過。第四次他的修補己經不太完美,總讓人看起來怪怪的,花瓶不像花瓶。到第五次,花瓶因為飽歷風霜,跌得粉碎,過多的傷害己經令它無法復原,無論怎樣也修補不了;即使修補,又豈只是傾刻的付出?
女人總有令願望成真的能力,往往能夠對正男人的弱點,重複的說著傷害雙方關係的話。
女人反覆試著,男人不斷證明;最後男人證明不了,惟有下台。
男人的心其實也很軟弱。太多傷害變成盲目,男人都是因為盲目而失去心力,最後話竟成真。
相反,女人的心要堅強多了。男人要分手,女人只要臉上還留一點爭氣,自尊可以戰勝一切。女人要分手,男人卻總是哭喪著臉,自尊可以擱置一旁。